跳到主要內容區

113學年度-社會參與學習課程-靜態成果發表會-票選活動

發佈單位 : 通識教育中心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c931l4

活動介紹:為鼓勵本校師生與教職員積極關注並投入各類社會議題,展示113學年度獲教學補助之社會參與學習課程,透過課程海報與成果影片,生動呈現課程內容與學生參與歷程。 

【活動獎勵】:

🎁 參與抽獎
為鼓勵師生踴躍參與社會實踐相關議題,通識教育中心將自熱心關注社會議題之參與人員中,隨機抽出20位』致贈200元禮券』乙份。

🏆 成果獎勵  

經彙整外審委員意見及投票結果後,統計出前三名表現優異之系所或課程頒發獎勵,如下:第一名3000元禮券』、第二名2000元禮券』、第三名1000元禮券』

【活動時間】:即日起至114/8/24()止。

【參加對象】:本校教職員工生。

【活動方式】:觀看課程成果後(海報及影片)參與投票。

成果展區如下:

• 113-1學期成果:https://gec.ncnu.edu.tw/p/404-1018-23438.php?Lang=zh-tw

• 113-2學期成果(請往下瀏覽)

投票表單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fCQZZVzu1PAJ7c7n8

 

【獲獎名單公告】

中獎名單公告及通知:114829()

領取獎品日:11491()912()截止,逾期未領取將遞補下一位名單

註:中獎名單本中心將寄發電子郵件通知,未中獎恕不另行通知。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以下為成果展區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 
.五大議題
人 活 科 學 醫

 

.

原住民文化與社工學士專班服務學習(下)
主題名稱: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與文化創作的火花
課程簡介:除實地前往原住民族議會進行文化資料採集外,亦透過講座以生活化、淺顯易懂的方式,說明原住民族圖騰、歌謠、服飾等文化資產的重要性與保護的必要性,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文化保存與身分認同的重要議題,激發更深層的反思與關注。
.

 

教政系社會服務學習

主題名稱:麒麟國小營隊(環境教育主題) 
課程簡介:課程結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綠色消費主題,透過破冰遊戲、小隊呼、DIY手作與大地闖關等趣味活動,引導小朋友在互動中認識環保概念,培養創意與團隊合作能力。藉由學習單的前後測觀察學習成效,幫助孩子們在輕鬆有趣的過程中,逐步建立對自然的尊重與資源永續的意識,並將環保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。

.

 

諮人系社會服務學習(諮心組)
主題名稱:大手牽小手~情緒魔法屋
課程簡介:透過課業輔導與情緒教育,深入桃源國小、中峰國小與宏仁國中進行服務,結合繪本導讀與延伸活動,協助學生培養情緒覺察與管理能力。修課學生也在實作中提升教學設計、溝通互動與臨機應變等能力,體會教育陪伴的意義與價值。
.

 

歷史系社會服務學習(下)
主題名稱:期中晤談與校園巡禮活動
課程簡介:透過校園淨化活動,增進學生、教師與校園環境之間的連結,並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服務行動力。
.

 

護理系、護理系原專班、高齡長照系原專班社會服務學習
課程簡介:學生透過實地互動、陪伴與觀察,了解住民的生命歷程與照護需求,進而培養人文關懷、團隊合作與倫理思辨等核心能力。導覽與活動設計也融合原住民族文化特色,強化對多元族群的理解與尊重。整體過程讓學生以行動實踐助人初衷,並從中反思服務與學習的價值,建立對生命尊嚴的敬重與對長照工作的正向認知。
.

 

台灣海洋文化史
課程簡介以「海洋與人文」為核心主題,結合分組研究與田野調查,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台灣的海洋文化與歷史脈絡。強調實地走訪與觀察的重要性,讓學生在接觸現場、體驗文化的過程中,理解台灣與海洋之間的交會與連結,開啟學生對在地海洋議題的關注與想像。
.

 

探索觀光與餐旅
課程簡介:本課程以「老屋活化」與「休閒農業」為主軸,帶領學生深入探索空間再利用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。透過實地走訪、在地課程與農業體驗,學生親身參與民宿改造、書店經營與手作工坊運作,了解其在社區發展與經濟創生中的角色。亦結合農作實作、生態導覽與自然觀察,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農村文化與環境保育知識。
.

 

茶文化與產業發展
課程簡介:前往南投魚池地區實地參與日月潭紅茶的製作與品茶體驗,深入了解臺灣茶產業的發展與文化內涵。透過製茶廠參訪、揉茶實作與ISO標準工廠導覽,親身體會紅茶製程的細節與技術要求。課程同時結合產業交流,探討紅茶品牌建構、市場趨勢與永續發展議題,強化學生對地方產業的認識與文化感知,從中建立起對臺灣茶文化的理解與尊重。
.

 

平面設計
課程簡介:前往高雄參訪光影藝術展與駁二文創市集,透過行前研究、展覽導覽與實地觀察,結合藝術鑑賞、科技應用與永續議題。學生在展覽中體驗互動式光影藝術,深入了解作品背後的文化與社會意涵,並於文創市集觀察永續設計實踐。強調創造力、觀察力與文化理解,培養學生反思藝術與公共議題的連結,深化社會參與與跨域整合的能力。
.

 

.

 

外文系社會服務學習
主題名稱:創新書市×庄頭書展、愛蘭國小-大手牽小手英文學伴
課程簡介:透過文化走讀、教學觀課與互動活動,深化對地方文化與教育實踐的理解。從陪伴小學生學習英文到籌劃書展,在實作中學習、在互動中成長,體會教育與文化交流的價值。
.

 

甘美朗進階與跨領域音樂創
課程簡介:本堂課程旨在透過課堂教學與實作形式,學習印尼傳統樂器甘美朗(GAMELAN)。在講授印尼音樂文化外,輔以東南亞民族傳統音樂與信仰、儀式之文化教授,以及甘美朗樂器發展源流與音樂特徵介紹。即使無音樂背景,學生亦能透過實作練習,學習甘美朗的基礎演奏技巧與音樂結構,親身體驗印尼巴里島的儀式文化。課程強調文化理解與實際參與並重,讓學生在多元聲響與節奏中,拓展國際視野並深化對異文化藝術的欣賞與尊重。
.

 

各國兒童繪本賞析
課程簡介課程融合繪本閱讀、故事創作與公共展演,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、敘事能力與創意表達。學生以小組形式創作原創繪本,並結合中英文口語演出,融入食農教育與多元文化主題,於期末進行展演活動。課程中運用AI輔助圖像創作,強化內容自主與形式創新,讓學生在實作中學習跨域整合與創意思考。
.

 

 

.

 

資管系社會服務學習
主題名稱:跨域科技學習輔導
課程簡介:課程共規劃五大主題,涵蓋微積分課輔教學、視覺化程式設計教案規劃、程式實務應用開發、GAI數位課程營隊規劃與執行等多元內容。透過實際服務過程深化專業技能,強化知識應用與持續學習的能力,實踐「以學促用、以用促學」的教學理念。
.

 

中文思辨與表達一:多元應用(人文學院C)
課程簡介:以南投埔里船山地區「愛蘭台地」為學習場域,結合《船山講古集錦》地方故事閱讀、戶外踏查與社區導覽,引導學生認識地方歷史與文化脈絡。透過實地走讀與實境解謎活動,介紹巴宰族歷史、地景變遷與民間信仰,奠定學生在地知識基礎。以劇本、繪本、影片、音樂等形式進行故事再創作,展現對地方文化的多元詮釋。學生從閱讀到創作,實踐社會參與式學習,並留下具體的數位成果,深化對家鄉歷史與文化的理解與認同。
.

 

地方達人:新農業發展
課程簡介:以「從土地出發」為核心理念,透過主題分組、實地參訪與農場操作,帶領學生走入南投埔里的多元農業現場,實踐在地學習。課程內容涵蓋科技農業、水資源探勘、生態保育、農法應用與食農教育等面向,並結合農耕實作,讓學生親身參與耕作與觀察。透過與農場經營者的對話,學生深入理解台灣農業的多樣性與所面臨的挑戰,並思考科技、人文與自然間的平衡。培養學生對永續農業、生態共生與食物安全的理解與關懷,促進具行動力的在地實踐。
.

 

.

 

濕地生態保育
課程簡介:本課程結合校園周邊溪流與河岸環境,透過實地踏查與專業引導,帶領學生認識溪流生態系的組成與變遷。學生實地走訪吉仙宮與種瓜坑溪,觀察河岸地貌、水質狀況與生物多樣性,並辨識原生與外來物種,探討其對生態系的影響。課程涵蓋水質數據紀錄、生物觀察、人為干擾與外來種問題等議題,透過下水實作與五感參與,強化對溪流保育與環境倫理的理解,進而培養永續思維與生態保護的行動力。
.

 

 

.

 

生命的價值
課程簡介:結合團隊急救(TRM)虛擬實境演練與智慧護理資訊系統分組參訪,透過沉浸式VR技術與實地觀摩,引導學生了解多工協作與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的實際運作,強化科技素養與臨床思維。課程融合科技應用與生命教育,鼓勵學生以關懷與行動回應社會需求,培養具人本精神的護理專業態度。
.

 

瀏覽數: